

一/起/穿/衣/吧
小二班课程故事

课程缘起

天气日渐变冷,
孩子们也越穿越多、越穿越厚,
在穿脱衣服的时候也越来越困难,
每天午睡前后,
教室里就会响起各种声音......

老师,我的袖子不见了,找不到,怎么办?
老师,你能来帮帮我吗?


我不会穿呀,哪个是前哪个是后呢?
老师我的衣服穿对了吗?


我不会穿衣服





教师思考:
《评估指南》中提出:“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做到观察、评估、鼓励幼儿,同时要与家庭、社区三者形成教育合力,在认知、能力、情感三个方面体现出幼儿自我服务的价值,让幼儿更好地实现自我服务这一重要能力。”穿衣服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,我们根据其年龄特点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生活习惯,初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。


穿衣调查

穿衣那些事

围绕孩子们遇到的穿衣问题,
我们以此为契机,
和孩子聊聊“穿衣那些事”



穿衣小调查
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自主穿衣的情况,我们进行了调查活动“穿衣小调查”。






分享调查表


可我不会穿外套
我会穿裤子,

爸爸妈妈
帮我穿衣服



奶奶会帮我穿
我不会穿套衫,

穿衣服有点难
我还没有学会呢

教师的思考
通过孩子们自己参与调查、记录后,他们获得了更加深刻的直接经验。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,孩子们的语言表达、倾听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。


衣服的秘密

衣服有哪些部分组成?


衣服上有帽子、拉链
我的衣服上有花和小草




衣服上有口袋、帽子
衣服上有袖子的洞洞,手可以钻进去的


里面?外面?前面?后面?
衣服的外面
是有口袋的,
找一找就能
知道了


衣服的里面有小小的一个标记,外面没有的。

衣服的里面是毛茸茸的。
衣服前面、后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呢?
衣服的前面有图案




那没有图案的衣服怎么分辨前后呢?
老师说了,把衣服的下面对齐,上面的洞洞就会出现月亮的形状,看到月亮就表示是前面。





教师的思考
幼儿在表达分享后,给予他们继续实践、探索的空间,有助于幼儿获得更多的发现,了解了衣服的特点,如:衣服上有图案、有拉链、有口袋等,同时也发现了区分衣服里外、前后的重要方法,为接下来的自主穿衣行动做好了进一步的经验铺垫。


“衣”起行动

大带小,示范穿衣
针对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,我们邀请了大班的哥哥姐姐来班级进行讲解和示范,并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。







看绘本,激发学习兴趣
我们选择了一些关于穿衣习惯的绘本故事和孩子共同阅读,激发自我服务的意识。



开展游戏,锻炼穿衣技能
将孩子们小时候的衣服、裤子投放到生活区、娃娃家让他们学习锻炼拉拉链、扣纽扣、给宝宝穿衣等技能。




学习儿歌穿衣法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通俗易懂的儿歌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。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学习儿歌的学习,学会了穿衣服的方法。


家园共育促发展
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。我们通过“一起长大”鼓励家长让孩子在家自己穿脱衣服,拍下照片或者视频,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。






教师的思考
针对活动中孩子们遇到的问题,我们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。通过大带小、游戏、家园共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,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。


“衣”起游戏


小小设计师





穿衣小达人



















教师的思考:
《指南》中指出:“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。”追随孩子的需要,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,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。通过穿衣、叠衣、创意绘画,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、体验了劳动的快乐、获得了成功的喜悦,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。


课程反思

本次课程活动基于小班孩子生活中的真问题开展的真实活动。我们从孩子们午睡起床时的问题出发,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,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,一起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付诸实践。在活动中孩子对不同衣服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知,同时在亲自体验练习中提升了动手能力、生活自理能力,同时增强了自信心,增进了亲子感情,又萌发了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困难的信心和耐心。

素材:小二班全体师生
编辑:陶羚 缪敏芳
审核:缪敏芳 徐倩
发布:韩芳

END